龙文军 唐建伟:探寻百峰村民福气的源头
时间:2025-07-29 来源:龙文军 作者: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百峰村——这个拥有3200人、3200亩耕地、12000亩林地的普通村庄发生了巨大变化,先后获得“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诸多殊荣。断断续续的土路变成了联结各个自然村的沥青路,脏乱差的自然环境变成了犄角旮旯都找不到垃圾的美丽乡村,从以前找不到几个年轻人变成了现在年轻人主动回乡干事创业,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了从2万元到3万元的跨越,美丽风景变成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实现了从无人问津的“空心村”到游客如织的“打卡地”的华丽转变。从村民家里挂着的串串腌鱼、腊肉,从村民脸上露出的喜悦笑容,从小孩子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中,可以看到百峰村民充满着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百峰村民的幸福气息源自哪里?

来自政策的支持。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村庄,没有名人轶事,没有特色增收产业,加上乡村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要实现乡村振兴谈何容易。在国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博望区努力打造五个样板村,即“五朵金花”,百峰村就是其中一个。五年来,博望区财政和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为百峰村累计投入了3000余万元,全力建设村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成后的环村路和通城路既是百峰村的“致富路”,又是发展的“快车道”;村庄环境得到了有效整治,污水管网实施了彻底改造,生活污水实现了集中处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处处可见邻里亲善、和谐友好的乡村生活图景。“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比城里住得还要好呢!”村民王月凤说,“近年来,家乡环境变美了,路也修得更好了,每天都有保洁人员清运垃圾。”

来自有效的规划。走进了百峰村,好像走进了一幅水墨山水画。一座座徽派建筑风格的民宅得以保留,乡宿屋内巧妙地融入了现代元素,与传统风格相互交融,令人眼前一亮,可谓是“村庄上千年,室内上星级”。之所以实现村庄的保护和发展的有机结合,与2008年安徽农业大学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为百峰村编制的第一轮规划——《百峰生态园概念性规划》紧密相关。该规划强调“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维护百峰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把保护放在首位,为百峰村勾绘了一个初步发展的图景。2018年,百峰村编制了第二轮规划——《百峰村乡村振兴规划》,以生态为依托,以旅游为引擎,以文化为支撑,将百峰打造为集高端养老、旅游休闲度假、现代村庄风貌展示一体,村庄特色鲜明,宜居宜业,三产融合的安徽省乡村振兴示范村、长三角城市生态后花园。百峰村已经把自然资源优势和“七仙亭”野生瓜蒌、花果仙女山千亩果园、百凤金弹子樱花园、“三原鸡”林下养殖、有机蔬菜种植等特色休闲农业相结合,形成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原生态游玩为特色,全力打造重体验、深感受的村野特色乡村休闲旅游。如今,村里的民宿、餐饮、户外运动等文旅项目在不同的点位相继开展,文旅事业日渐兴旺,南京、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游客在这里一顿饭能吃到不同家庭的拿手菜,住得安心、吃得舒心、玩得开心。仅是中秋国庆期间,来百峰村的游客就达4千多人。

来自各界的参与。全国知名的乡村建设专家孙君就是马鞍山人,他不仅用画笔和创意赋能村庄,而且亲自指导村庄发展。一直从事志愿者工作者,又有丰富企业运营落地经验的张建军对乡村和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四年多时间他几乎每天都来村里,寻找村庄发展的增长点和乡村“整村运营”如何标准化操作,并能更好传播的路径。有十余年五星级酒店工作经验的小张希望为家乡做点实事,他参与村庄的点滴建设,想方设法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主做户外露营的吴敏看到百峰村良好的自然环境,希望把这些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她主动把公司业务引到这里来,让户外活动爱好者来这里消费,为这里的绿水青山付费。这些志愿者都是城里人,他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在支持百峰村发展。他们引流来客人以后,村民的厨艺有了展示空间,闲置房屋有了经济价值,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除了志愿者,还有企业的参与。太子天地生态农业、金弹子林业、扬子农业、农利达科技等先后在百峰村落地,流转山场和土地,发展瓜蒌子、黄桃、板栗等经济林产业。他们的到来不仅没有破坏村庄,反而让村里的山头绿了,村民富了,村集体经济壮大了。马鞍山市属相关单位来百峰村进行职工疗休养体验美好乡村生活,中小学生来百峰开展和美乡村户外实践活动等,给村庄带来了活力。

来自干部的努力。不论招大引强、转型升级,还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都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各级干部的持续努力和支持。马鞍山市博望区委书记窦念华对百峰村的发展寄予厚望,希望百峰村坚持规划引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前丹阳镇党委书记朱芸婷在南京江宁挂职期间,把当地“政府支持、村为主体、公益助力、市场化运营”的发展理念和建设模式带回到百峰村。现任丹阳镇党委书记何广更是把百峰村如何持续发展当作重中之重的工作在抓。马鞍山市纪委监委全力支持乡村振兴工作,选派一名干部担任百峰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对百峰村进行对口帮扶,积极带领村民发展集体经济,争取项目资金,大力发展养殖、种植业,将百峰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村庄还有坚强的村“两委”领导班子,有一个愿意奉献且努力干事创业的领头人。齐道贵有一门好瓦工的手艺,如果不当村干部,完全可以过好自己“小日子”。2004年,原金家、园山、百峰三个行政村合并成百峰村,齐道贵担任了百峰村党总支书记。上任之初,他就承诺“我们发展建设是为了农民,决不能把农民抛在脑后”。如今这个承诺已经变成了事实。在村干部的带领下,百峰村引进了农业企业,推进了土地流转,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他们在家门口既有土地流转的收入,又有稳定的务工收入来源。齐道贵虽然于2024年底退下村支书的岗位,但是还继续担任与社会资本合资成立的马鞍山江左农道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进一步落地一宅二门、一院两户、乡宿、乡厨、乡游、数字化,为壮大村集体经济贡献力量。他要让乡村运营的每一分收入都与村集体发生关系,公开、透明、实时到账,村民可以看见。依托乡宿乡厨,帮助村民在家就当上老板。

来自村民的勤劳。百峰村人善良纯朴,勤劳肯干。村里的党员、居住在村里的老教师、老医生和村里德高望重的人物都积极支持村里的发展。马鞍山百凤金弹子林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上军曾经并不看好这里,因为这里除了荒山还是荒山。但是他通过走访,了解了村民的期盼和淳朴的乡风之后,决定在这里投资种树,发展园林产业,把村民吸收到企业来务工,为村民增加收入。百峰村为了提高村民的生产水平、发展能力和致富本领,专门开设了百峰乡学堂为村民开展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等培训。村民纷纷建起酒坊、糕点坊、榨油坊、豆腐坊等,靠自己的劳动致富。现在,百峰村民制作的菜籽油、再生稻香米、有机生态米、生态蔬果、红薯粉条、油面包、咸麻花、碧螺春、果礼、博望非遗美食香菜、爆爆脆金枣糖、林春和粽子、条头糕桃酥、绿豆冰糕等都成了抢手货。外出务工的人慢慢回来了,村里的红色教育基地建起来了,乡村的烟火气更浓了。



百峰村的第三轮规划——《百峰村实用性村庄规划》已经开始实施。美丽事业在百峰村仍将继续,美丽生活绵延悠长,村民将会生活得更舒适、更富足。
- 上一篇: 市人大代表吴扎根:深耕“三农”沃土,助力乡村振兴
- 下一篇: 大美留声:"民为先"的村官最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