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美丽乡村舆情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乡村人物 >内坑长埔村: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书写乡村振兴答卷

内坑长埔村: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书写乡村振兴答卷

时间:2025-07-29  来源:晋江经济报  作者:

  革命老区名片:晋江内坑镇长埔王氏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迁徙于此,取村名为长丰,后易名为长埔,是晋江市老革命基点村。近年来,长埔村围绕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将红色传承、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紧密融合,全力打造主题鲜明、产业兴旺的红色美丽村庄,先后被评为福建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福建省文明村、福建省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村、福建省高级版“绿盈乡村”等。

  烽火内坑长埔记忆

  在长埔村,至今仍较好保存着革命烈士王美的故居——一座闽南红砖古厝。

  王美,1914年9月7日出生于长埔村一个贫农家庭,家中人多地少,生活十分贫困。因此,王美只读过一年多私塾便辍学。

  1932年,王济弱(黄埔军校学生,后任中共晋南县委组委)介绍王世、王美入党,加入长埔葛洲联合党支部。1934年5月,王美加入晋南游击队,积极参加武装斗争,破坏敌人的电讯交通,烧毁桥梁,配合反“围剿”斗争。

  1935年春,中共晋南县委在南安岭兜建立晋南游击大队(又称“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三支队”),王美任副大队长。他和大队长尤大斧带领游击队先后在梧坝、后垵、砌坑、井上一带镇压恶霸、奸商,并把他们的财产分给贫苦农民。同年10月4日,因叛徒告密,敌人集结200多人包围游击队驻地南安岭兜。王美和尤小芳、尤玉秀等三人在突围时不幸被捕,当天在岭兜坊脚英勇就义。牺牲时,王美年仅22岁。

  除了烈士王美,长埔村还有不少革命记忆……1946年起,因与地下党朱义振、朱清云等取得联系,曾文镖在长埔任小教教员期间,组织一批积极分子,开展反“三征”宣传活动;1949年春,王凉组织群众武装,参加打“伪325师”、打“伪交警”等多次战斗;1949年间,王鸽加入党组织,尤金锄、尤芳甓发展王罗、王凉入党,加入丰光党支部。

  红色精神不仅是历史记忆,更是一种精神力量。长埔村的红色精神恰似一盏璀璨明灯,激发了村民爱党爱国爱乡的深厚情怀,照亮了乡村振兴路。在红色文化的滋养下,多年来,长埔人齐心协力,不断为家乡建设和发展献策出力。

  乡村振兴长埔先行

  如今,走进长埔村,碧水蓝天下,九十九溪左汊长埔段与千亩农田交相辉映,生态宜居;沥青路干净宽敞,直达村民家门口;主干道两侧绿树成荫,别墅林立……在这里,随处可以感受到革命老区的新生气息。

  从贫穷、交通闭塞的小山村,变成产业发达的美丽乡村,长埔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是如何发力的?

  豆干,是老一辈长埔人心中的美好记忆。曾经的长埔人,在晋江、南安等地走街串巷,用小小的豆干换来生活的希望。可以说,豆干制作是长埔村发家的手艺,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如今,该村仍保留着3家传统手工豆干作坊。

  20世纪90年代,受周边陶瓷企业带动,长埔村从原本家家户户做豆干,纷纷转型开始兴办陶瓷厂,并逐渐把陶瓷业作为主导产业。近年来,村中企业陆续引进先进的辊道窑生产线及配套单机,部分企业还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如改变规格、改隔焰窑为明焰窑,以及升级自动化控制等,实现产品多样化、个性化,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

  如今,建陶已成为长埔村的支柱产业,全村有规上企业15家,拥有13个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常年吸引外来务工人员2000多人,为助推长埔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19年,长埔村入选福建省首批乡村振兴试点村,但在乡村振兴推进中却遭遇没钱、没人、没平台的困境。为此,长埔村利用春节期间乡贤返乡的契机,组织召开新春乡贤座谈会,一起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2020年1月,长埔乡村发展促进会成立,在698名乡亲的踊跃参与下,汇集800多万元的乡村发展建设资金。长埔乡村发展促进会也是晋江首个乡村发展促进会。

  村要富,先修路。

  2020年,道路狭窄、路面坑洼、破损严重的长埔中路时常堵塞,已经跟不上乡村振兴的步伐,长埔村以乡村发展促进会基金作为项目启动资金,开始对长埔村中路实施改造,包括1.1公里沥青路面铺设、污水管道建设及空中线缆下地。2021年7月,长埔村中路改造工程完工。

  “当时,一听说要修路,村民积极响应,有的退让部分土地,有的拆掉房子缩小面积重建,有的接受统一安置,还有的村民主动将种满蔬菜的自留地让出来做微景观。”长埔村专职村务工作者郭超妮见证了村民积极参与筹建、村中路由窄变宽并完成“白改黑”道路景观提升的全过程。

  除了长埔村中路,环村路、长埔工业区道路、霞池清淤等改造项目也在乡村发展促进会的支持下顺利完工。此外,该村还撬动近3000万元的项目建设,主要有工业区道路改造工程、村中路改建工程、线缆下地工程、环村路“白改黑”建设工程、九十九溪支流长埔段河道整治提升工程、长埔村综合文化站建设、长埔村中路绿化美化提升等20多个项目。

  美好生活长埔可期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有效治理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为此,长埔村始终紧扣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目标,坚持党建引领不动摇。

  建设综合文化服务站,配有多功能媒体室、农家书屋、科普室、文体活动室,每日免费向村民开放;先后建成霞池公园、健身路径、门球场、篮球场、文体活动广场等,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发动村民创建美丽家园,共创建福建省美丽庭院6个、泉州市美丽庭院12个、晋江市美丽庭院15个,将庭院风景变成村庄风光;改造桑榆楼,设居家养老服务站,让老年人切实感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多年来,随着在群众自治、服务配套、安全保障等维度的精准发力,长埔村让“治理有效”的基石愈发牢固,乡村振兴的步伐愈发铿锵。

  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乡村建设配套扎实推进,乡村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如今,长埔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已然结合自身特色,书写了一份鲜活的答卷。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长埔村还在努力。

  “今年,长埔村手工豆干技艺被列入晋江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郭超妮说,长埔豆干以家庭作坊为主,属民间传统工艺,是长埔人长期辛勤劳作的智慧结晶,是极为珍贵的历史遗产。希望长埔豆干在传承百年工艺的同时,乘时代浪潮,在乡村振兴中开拓新局。

  此外,今年,长埔村还将投入78万元建设物流仓库,该项目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新增8万至10万元收入,目前已完成项目招投标;投入208万元推进老年协会第二期项目,主要包括乡愁记忆馆、一体化医疗卫生所、居家养老服务站;投资120万元整治洋中、路仔尾两片永久基本农田,打造美丽田园,进一步提升村民幸福感。

  “长埔村不仅要发展产业,也要拥有美丽的田园风光。只有农业、工业和生活相互融合,长埔村才能更加完整、更加美好。”长埔村党总支书记王筑水表示。

  薪火相传担使命,砥砺奋进启新程。漫步长埔村,天蓝水绿,四季盛开的火焰树摇曳在房前屋后,树上悬挂着的红灯笼,与村中连片的红砖古厝交相辉映,绘就一幅热烈而红火的画卷。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美丽乡村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中农兴业股份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美丽乡村舆情网 mlxc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中农兴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