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美丽乡村舆情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乡村文旅 >乡村人才引进的步子不妨再大些

乡村人才引进的步子不妨再大些

时间:2025-07-29  来源:  作者:

  去年年底的时候,针对“羊毛月嘲讽毕业季学生就业难”现象,写了这篇《是时候为乡村振兴“抄底”人才资源了》,而也就在5月22号,河南省人社厅、教育厅和农业厅联合发布了《关于2025年乡村振兴村级协理员的招用公告》。公告明确针对23-25届毕业生,进行村级协理员招录。

图片

  看到消息的时候还着实开心了一阵,毕竟能基于自己观察到的社会现象和工作实际,先于政策提出前酝酿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并且这一建议还得到了算是某种程度上的省厅级单位认可,还是很开心的。说明自己的政策研究、判断和建议都还在一定的水平线之上。

  而回过头去看这个招考政策,笔者个人认为,在肯定其政策方向的同时,提供的政策待遇未免让人感觉到一些鸡肋,或者说感觉政策部门有些束手束脚,并且政策有些不接地气,因而总有一种反响平平的意味。具体而言:

  一是合同期限过短,忽视了基层培养长期干部的需要和毕业生核心诉求。在待遇保障方面,此次招考给予“合同期限2年,期满后不续签”的工作时限,颇有一种高压就业环境下临时性“安置”的味道,而对于真正培养农村基层一线工作者的助益不多。从工作实际来看,新毕业大学生熟悉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至少3个月的时间,而完全上手工作则在半年之上。那么刨开半年的工作能力培养周期,这批大学生真正上手承担工作也就一年半的时间。而且这还是未考虑临到合同结束期时,这批人再次择业的客观需求和行为导致的工作倦怠以至于搁置的情况。

  更遑论在乡村工作中,长时间的关系相处是培养“人情”“面子”这些开展乡村群众工作所必需的“软实力”的保障。好不容易培养出的“人熟、事熟、地熟”的年轻人在2年后就得离职,镇、村对于这批人的培养意愿和动力也会大打折扣。

  二是管理和使用方式有待商榷。政策明确规定了“村级协理员由县级统筹、乡镇管理、村级使用,严格执行吃住在村、工作纪实、教育培训、工作报告、考勤和请销假、跟踪指导等工作制度。”对于这帮协理员来说,家在本村的还好。一旦家在外市、县者,面对“吃住在村”的管理方式,那么就意味着此政策试图用3500块购买一个“24×5”的劳动力。同时,大部分村是没有食堂的,也没有公寓一说,那么就意味着这批人需要自行解决食宿问题。那么此次招考的待遇相当于月薪3500、不包食宿且在村工作。这种待遇对于学生来讲就很一言难尽,何况驻村还意味着更差的基础设施和更少的业余娱乐活动,以及他们可能不适应的乡土人情。有多少毕业大学生傻乎乎地在着急就业心态下选择考试,进入乡村后面临此种情况又选择逃离,都在另说之间。

  三是政策高度不够,仍未在更高层面形成政策共识与合力。此次招考政策是人社、农业、教育三部门联合发文进行人员招录,而一直在强调人才振兴和农村后备干部培育的组织部门却没有参与到此次招考之中,以至于对于这批协理员参与公务员/事业编考试的加分政策难以出台。在原本的设想之中,完全可以让这批人在基层服务到一定年限后给予考录乡镇公务员/事业编加分政策,以此吸引铁了心进入体制但考试水平一般的毕业生。但由于缺乏组织部门的参与,导致这样的优惠待遇难以出台,成为了政策颇为鸡肋的一个重要原因。

  自然而然,政策改良的建议也围绕上述方面问题:

  一是拔高政策层级,起码将组织部纳入到这一政策启动部门。如上文所言,将组织部门纳入到政策发起部门,可以启动对乡村振兴协理员的招考加分、定向招考等优惠政策待遇,进而让这一部分人真正留在基层,成长为“人熟、事熟、地熟”的基层干部,从而避免人员流失和无效的干部培养。

  同时在2025年的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推动编制资源向乡镇(街道)倾斜”。市县以及完全可以统筹乡镇拿出一部分的编制名额,向这一批招录的协理员到期进行一定数量的定向招考,通过“千金马骨”的方式打响政策知名度的同时,为后续政策打好补丁。

  二是加强政策衔接与配套。此次政策的出台多带有试水的意味,那么在观察此次政策效果后,可以考虑将公开招考村干部的形式作为农村干部的来源之一,以此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村级自主管理的参与和管控。同时,是否可以考虑取消协理员的驻村要求,抑或由镇政府提供单位宿舍即可,以减轻协理员的开支压力。并且应当考虑延长起码一年的合同期限,让基层能培养好、用的住这批人。

  三是可考虑将协理员转为乡镇政府编外人员。近年来政府部门清退编外人员愈演愈烈,但起码这批协理员通过公开招考、农村历练后是符合政府招聘编外人员的要求或者说价值考量的,那么这个口子是否能为协理员保留呢?起码这部分人比托关系来的各路神仙要靠谱得多吧?

  最后想说的是,伴随着愈演愈烈的农村空心化进程,除了少部分集体经济壮大、产业扎实的农村留得住人,一些偏远村、贫困村的村支两委选举慢慢都会成为问题。此次招录未尝不是这样大环境下的有益尝试,问题不在于把年轻人招进来,更在于让年轻人留得住。而让大多数的异地基层就业年轻人留得住,绝不是“每月工资3500元,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和购买商业意外保险”的待遇所能满足的。而这才是后续政策补丁需要更加着眼之处。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美丽乡村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中农兴业股份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美丽乡村舆情网 mlxc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中农兴业股份有限公司